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小嫂子花卉园艺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嫂子花卉园艺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谢谢邀请!
题主提问,农村60岁上的老人土地没能力种靠什么养活自已?
这样的提问太多了,笔者己作过多次回答,今天我还来回答!
1,不知题主今年贵庚,你听过去过去农村老人种不动田饿死了吗,我不仅没听长辈说,也没见过,师友肯定也不例外。
2,改革开放后,农村经济得了快速,农民生活普遍提高,60岁以上老人养老水准也同步有所提高。
3,大集体时代,衣村老人干不动活,靠子女在生产队秤点口粮,自已搞点柴火,种点菜,是子女给予温饱型养老。4,这种养老方式今天由政府替代了,我们本地60岁以上老人每月政府补助110元,可以买50斤米,完全足夠老俩口的口粮,另外还有110元可以买其他东西,8o周岁老人每月多30元,凭此一项比过去老人享福多了。而且经济发达地区,老人生活已无后顾之忧了。
5,农村老人都有承包地,自已种不动了可以转让给别人种,有转让金。
6,现在60岁以上老人,都伴随改革开放过来,子女都成家立业,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,身体很硬朗,一般在70岁以下还在劳动,大多数老人都留有一点看家本(养老钱)。
7,农村老人养老金,国家正在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,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,随着国家经济约不断发展,农民养老金不仅会逐年增加,会与城市老人缩小差距,一定会向发达地区农民养老金靠齐。
8,自古以来就有养儿防老的优良传良,当今社会子女仍有赡养老人的义务。
在我们村里60岁以前老人很多啊。
有能力的老人还每天下地干活,每天就是能干多少干多少,累了就休息会。没能力的老人就只能靠孩子们养活了,孩子们要是孝敬父母啊,老人还好过点。还有的孩子们不管老人的,也有没儿没女的老人,他们就只有靠政府给的那点钱,艰难的度日了。政府现在政策也好了60岁以上的老人,在我们这每月给一百三。老人如果没有病也刚刚够花,怎么说地里收点粮食,也饿不死。如果有病就只能等死了,我们村里就有个人得了癌症,家里二个儿子,二个孩子都还不大,他去医院看病,得知自己是癌症,为了不给孩子找麻烦,留负担。自己花钱修的坟地,自己给自己准备的送老衣。就不去医院看病。其实也是舍不得花家里那都钱,也是怕自己病也没看好钱也花完了。每天忍着疼在家里躺着,最后疼死在家里。农村的老人也确实有难处,老人们都在大街上说,工人退休五六千,农民退休一百三。想他们说交了一辈子公粮每月一百三确实有点少。
大家好,我是平安(PingAn)618,我作为在乡镇政府工作了32年,基层工作很是了解,反映乡村农村生活状况,记录农村新时代、新风貌的问题,很高兴回答如下: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土地也没能力种了靠什么养活自己?1、靠儿女养老。2、靠国家政策兜底。
1、靠儿女养老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常言说的好:“养儿女为防老。”在现实生活的,我们农村老人都是受过罪,过苦日子已经习惯了的,身体锻炼的很结实,60岁至70岁之间是能够干庄稼活的,还能够接送孙子、孙女们上下学等等,是不愿意托累儿女们,为他们操劳了一辈子,等到了70岁以上确实不能干活了,难道说儿女们能不管不问吗?难道说这些儿女们不讲一点“孝”吗?我看是完全不可能的吧!
2、靠社会政策养老,如若该老人无儿无女,若年龄老了,确实是没有劳动能力了,首先、他们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103元,还有五保金370元,另外、80岁以上的还高龄补贴50元,合计523元,看病有合作医疗。其次、实在不能自理了,还可以到村联养点、乡敬老院、乡卫生院联养点等等。管吃管住管看病,全部由社会托管,幸福生活十分令人向往。
我父母65岁了还种了20多亩地,一小部分是自己的,一大部分是租别人的,一亩地350元租金。主要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,我们北方就是玉米、小麦,但是这样也很累的。我们做子女的不想他们那么辛苦,可他们仍然坚持,说什么等你们钱多了,就不种地了。他们不想要儿女的钱,总想着自力更生!所以我们也没办法,只能努力奔跑,希望以后越来越好。养儿防老,可天下的父母也不舍得孩子受苦,特别农村70多种地的也是一大把。
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只能靠儿女了。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基本没有什么积蓄,他们没有债务负担就已经不错了。国家每月发放的基础养老金(不到一百元)很难够平时开销(在没大病的情况下),这些钱再加土地转包钱,勉强能维持生活,生活水平很低,这部分人的心态很好,他们不愿人由天,只愿自己没有能力挣大钱,怎样的辛苦生活都能忍受。没办法只能艰难度日。儿女条件好点的还能多给父母点零花钱,因为儿女还有自己的家庭,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给父母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嫂子花卉园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小嫂子花卉园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tfndt.com/post/38466.html